界面新闻记者 | 吕文琦
随着2024年的最后一日交易日落幕,保险板块虽以微幅下跌收官,但这一波动并未动摇今年板块整体反弹的趋势。
回顾过去,自2021年起,保险股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低迷期,而今年终于迎来了转机,从今年保险股的涨幅数据来看,新华保险、中国人寿以及中国人保等公司的股价涨幅均超过了50%,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。
从保险公司的基本面表现来看,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、新华保险、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在前三季度合计实现了3190.2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,同比增长高达78.29%,这一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负债端的优化,为整体利润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具体来看,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到351.60亿元,同比增长34.1%;按标准保费计算的新业务价值率上升至31.0%,同比提高5.7个百分点;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在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13.9%,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9.2%;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较2023年同期重述结果增长25.1%。
在资产端,贡献同样显著,2024年前三季度,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6.8%,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8.1%,同期,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2614.19亿元,同比增长152.4%,总投资收益率为5.38%;净投资收益1447.12亿元,同比增长3.9%;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.0%,同比上升1.3个百分点。
政策层面,2024年对保险业同样释放了积极的信号,9月,多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》,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,鼓励险资入市,保险“新国十条”提出大公司“做优做强”,中小公司“特色化专业化”的发展方向,市场人士指出,保险“新国十条”中的费差管控等内容,对头部险企尤为有利,预计寿险、财险集中度将持续提升。
年末,偿二代过渡期再次延长,市场人士预计未来继续放松偿付能力的可能性较高,若保单未来盈余计入核心资本比例上调至60%,在维持核心偿付能力不变的情况下,将额外增加3000亿资金入市。
利差损的风险仍悬于保险业之上,随着10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%,保险业过去3%以上的负债成本面临挑战,人民银行发布的《中国金融稳定报告(2024)》指出,近年来利率中枢下移,我国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明显下降,负债成本刚性,资产久期普遍短于负债久期,人身险公司面临资产收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的压力。
中信证券非银研究团队认为,低利率是影响保险股投资逻辑的主要因素,降低利差损风险是提升保险股估值的关键,从基本面来看,低利率正推动保险公司负债端转型,监管层也在持续助力行业降低负债成本、促进行业出清、产品结构转型。
2024年9月底,保险“新国十条”强调产品费差监管,从长远角度看,预计负债成本将持续下行,中国人寿表示,公司2024年负债的保证利率成本较2023年整体下降50个BP,预计2025年新业务负债成本将在2024年的基础上再下降约50个BP。
展望2025年,中金非银分析师毛晴晴认为,若行业股票收益/利润再度走高,保险行业可能会再次迎来普涨行情,行业长期问题可能会因资产端的短期高收益而被暂时忽略,但普涨行情之后,行业将再次面临情绪冷静后的调整压力,个股投资机会将回归至负债端能力、资产负债匹配能力、利率环境等长期问题。
在此背景下,保险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,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监管体系,强化风险防控,确保保险业的稳健发展,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,但也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,以应对挑战,把握机遇。
在保险产品创新方面,各大保险公司正积极探索,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,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,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,保险业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优化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保险服务。
在风险管理方面,保险公司正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,提高风险识别、评估和应对能力,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,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,确保保险业的稳健运行。
保险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只有不断创新、强化风险管理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相信在行业内外共同努力下,保险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