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自:上观新闻
12月31日,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协议即将画上句号,基辅方面明确表示,不会续签协议,并计划从明年1月1日起停止输送天然气。
这一决定在欧盟内部掀起了轩然 *** ,一场“断气风波”似乎正在形成,并可能导致“三输一赢”的格局。
乌克兰为何要“关闸”
乌克兰的“关闸”决定,首先遭到了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的强烈反对,上周,菲佐亲自访问俄罗斯,成为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首位罕见访俄的欧洲领导人。
菲佐在访问后明确表示,如果乌克兰“关闸”,斯洛伐克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急需的电力供应,这番话无疑凸显了斯洛伐克对乌克兰“关闸”的担忧。
俄乌冲突以来,乌克兰管道在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在每年约500亿立方米的对欧天然气供应中,乌克兰管道承担了150亿立方米的供气量。
斯洛伐克是乌克兰管道供气的主要受益国,其他还包括匈牙利、奥地利等国,这三个国家约65%的用气需求都来自通过乌克兰管道的俄罗斯天然气。
如果乌克兰“关闸”,匈牙利可以依赖“土耳其溪”管道,奥地利也有替代选项,但斯洛伐克的选择余地较小,这或许正是菲佐发出“断电”警告的原因。
有人可能会问:俄乌冲突已持续近3年,乌克兰为何早不“关闸”?
乌克兰并未在冲突期间“关闸”,原因在于管道对各方都有利,对俄罗斯而言,管道有助于实现对欧洲的能源供应,每年还能带来约50—80亿美元的年收入;对乌克兰,每年能赚约8亿美元的过境费;对欧洲,至少能保障一部分用气需求,避免在冬季“四处化缘”。
乌克兰为何现在要“关闸”呢?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分析了以下四点原因。
政治和安全因素,俄乌交战断交,尽管乌克兰“关闸”可能自损八百,但乌克兰视此举为减少俄罗斯获得财政和战争资源的必要手段,出于“政治正确”。
乌克兰希望对“亲俄”国家“施以颜色”,匈牙利、斯洛伐克等国与俄罗斯维持商业联系,反对欧盟制裁俄罗斯,乌克兰希望欧洲彻底与俄罗斯分手,不要藕断丝连。
第三,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后,不排除俄乌走向和谈,乌克兰可能想通过“关闸”拿捏俄罗斯,为和谈争取筹码,对于战局被动一方的乌克兰,“天然气牌”是一张可打的牌。
第四,乌克兰其实早就想“关闸”,但考虑到欧盟对乌克兰的大量援助,基辅为顾及欧盟颜面,也为不对欧洲经济构成压力,一直没有“断气”,但现在俄乌协议到期,乌克兰能以一种合理体面的方式结束合作。
摩尔多瓦的困境
除了匈牙利,另一个欧洲国家摩尔多瓦也在“断气”风波中寻求出路,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(俄气)宣布,鉴于摩尔多瓦天然气公司长期欠费,俄气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暂停对摩尔多瓦供应天然气。
俄罗斯每年向摩尔多瓦供应大约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,目前摩尔多瓦已宣布进入冬季能源紧急状态。
张弘指出,俄罗斯对摩尔多瓦“断气”的原因有两个:一是技术原因,即乌克兰“关闸”;二是政治原因,今年10月摩尔多瓦大选后,亲欧的桑杜当选总统,积极推动该国“入欧”进程,俄罗斯试图对桑杜 *** 施加经济压力。
混乱的“离婚案”
乌克兰“关闸”,俄罗斯“断供”,将带来哪些影响?张弘认为,直接影响是俄罗斯、乌克兰和欧洲都将受到损失——俄罗斯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收入,乌克兰损失大量过境费,部分欧盟成员国则进一步感受到能源短缺压力。
欧盟国家正在为俄乌输气协议失效寻找替代方案,但张弘认为几种方案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。
方案一,欧盟向俄罗斯以外的国家求购液化天然气(LNG),但这将使欧洲为更高的能源价格埋单。
方案二,经由过境波兰的“亚马尔-欧洲”管道向欧洲输气,这在技术上可行,但政治上不一定可行,因为波罗的海国家在对俄能源“脱钩”上走在前列。
方案三,欧盟向阿塞拜疆购买其接收的俄天然气,再通过乌方管道输欧,抑或欧盟在俄边境城市购入天然气,“换个马甲”使其成为“欧洲天然气”,再通过乌方管道输欧,不过,鉴于乌方表示不会转运“任何源于俄罗斯”的天然气,能否实现要打个大问号。
“欧洲在经历一场混乱的、与俄罗斯天然气之间的‘离婚案’。”布鲁金斯学会分析文章指出,“俄乌冲突2年多以来,欧对俄能源依赖依然存在。”
文章写道,欧洲通常用英雄式的语言宣告其能源新来源,但沾沾自喜的叙事掩盖了一个事实:欧洲在能源供给和危机应对方面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,未来很难在全欧范围作出统一的政治回应。
不过张弘认为,尽管欧对俄“能源脱钩”确实存在难度,但俄对欧供气从冲突前的约2000亿立方米变成如今的约500亿立方米,下降幅度还是非常大的。
而且随着欧盟宣布第15轮对俄制裁,以及美国总统拜登卸任前可能出台对俄极限制裁措施,未来如果美国不松口,那么欧洲向俄购气在结算、运输上都会遇到障碍,上述几方面因素叠加之下,会给俄对欧能源出口带来长期影响。
美国“发大财”
就在新的“断气”剧本在欧洲大陆上演之际,大西洋彼岸的美国“闷声大发财”,美国第八座LNG设施近日开始对欧供气,巩固了美国作为全球天然气供应大国的地位。
外界注意到,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,为填补天然气供应缺口,欧盟国家被迫高价向美国和卡塔尔等国购买LNG,2023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LNG占其进口总量的46%,较2021年增长了近一倍。
分析指出,乌克兰停止转运俄罗斯天然气,不止是简单的能源纷争,更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,预示未来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。
张弘指出,俄乌冲突帮助美国实现了能源进入欧洲的计划,这是意外收获还是蓄谋已久无法考证,但美国无疑是乌克兰危机的受益者,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首登全球第一,欧洲成为最大买家。
“特朗普上任后,可能改变美国的能源政策,取消对油气的开采限制。”张弘说,“未来美国油气价格的竞争力会增强,再加上对俄制裁以及欧洲不断扩大基建、增强LNG接收能力,未来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。”
在张弘看来,未来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经济体、科技强国,还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。“这对俄罗斯确实是个不好的消息,对欧洲而言,它不得不为地缘政治危机埋单,其全球经济竞争力也会遭到削弱。”
(编辑邮箱:ylq@jfdaily.com)